春暖花開的四月,正是“游子尋春半出城”的時節,“到溆浦‘吃春‘去!”成了時下最熱門的話題。
“吃春”,吃的是春天鮮嫩的時令野菜,吃的是那份興致、那份滿足,那份春天的味道------跟著春天的腳步,在山野里扯一把春筍、野蔥,捋一些蕨菜、掰幾捆香椿,盡情感受舌尖上的春韻。此時的時令野菜,得天獨厚聚集了天地之精氣,日月之靈光,氣味雄厚,營養價值最高,如果配上名廚料理,那真是一道難得的可口美食。而在溆浦,你就能美美地享受到這頓食之難忘的饕餮大餐。
溆浦位于懷化市東北面,距懷化市區不足100公里,高速公路、鐵路1個小時就能到達。溆浦幅員遼闊,土地肥沃,雨水充沛,山川秀麗,四季分明,屬亞熱帶濕潤氣候,最適宜野生植物生長。每到清明谷雨后,溆浦市面上早早地就有“春筍、野蔥、蕨菜、香椿”四大時令美味出售。溆浦的春天整個空氣中都彌漫著逼人的馨香。“唯有牡丹真國色,花開時節動京城”,這是詩人劉禹錫描寫洛陽人爭先恐后出門看花的情景,但用在描寫溆浦人爭著”吃春”的獨特口味上也—點不為過。
春的訊息仿佛是從筍尖上逸出來的。婉約的春雨浸潤了泥土,春筍呼啦啦地長了出來。采摘脫殼后,匠心獨運的溆浦人,按筍品種質地分類,參照食材搭配,有的拌炒、燉燜、清煮、泡湯、或佐以濃釅的油潑辣椒涼拌或焯水去澀加蔥爆炒,不論哪一種做法都清香可口。我口味重,大多選擇溆浦特有的擂缽辣椒涼拌,或辣椒擂筍,油汪汪、紅艷艷的,食起來脆生生汗流浹背,滿口春天的味道和自然的氣息,讓人百吃不厭。大有文學家李漁“人正食筍而遺肉,則肉為魚而筍為熊掌可知矣”的感慨!如果李漁今還在,食之溆浦人做的春筍,那就更會大加贊賞“此蔬食中等一品也”!
溆浦土地肥沃,春雨豐足,野蔥生長得天獨厚,你只要邁出鄉村門坎,路旁、溪邊、山坡和菜園隙地到處都生長著粗壯飽含綠意的野蔥,俯拾伸手就是一大把。在別的地方,我很難吃到野蔥做成的特有美食,而在溆浦就夠讓人享用的。溆浦人經過一代代嘗試,可把野蔥做成腌菜,待日后慢慢食用,那味道酸軟爽口,開胃送飯,和飯拌絞香氣撲鼻,令人食欲大增。作為時令鮮食,溆浦人砧板滾刀,把野蔥切細,再與兩三個鴨蛋打碎拌勻,加幾瓣蒜頭,用旺火煎炒成餅,色香味全在你的食欲里。
“竹筍初生黃犢角,蕨芽已作小兒拳。試挑野菜炊香飯,便是江南二月天。”一首宋代詩人黃庭堅《春陰.竹筍初生犢角》的詩句,道盡了春筍和蕨菜的美味飴香,聯想起來口內生津。蕨菜野生在中國極為普遍,取之不盡,各地食用做法也大致相同,而溆浦人做出的味道卻別具一格,至少我情有獨鐘。陽春三月,經二三場杏花雨后,蕨菜尖兒緊握著小兒般的拳頭從地下冒了出來,此時趕著潮兒遴選20公分長的莖采摘,回家后漂去蕨菜的粘液和澀味,過沸水焯后,溆浦人可把蕨菜做成很多種花樣。但我最青睞的有兩種做法:一是把每根蕨菜掐成N根小條,長度不變,同樣用擂缽辣椒涼拌,淋上足夠食用油,那色澤和清香,入再挑剔的吃客法眼,聞其香恨不能生啖其肉了;第二種做法是焯過后的蕨菜切成小段,待鍋里氤氳著濃郁臘肉香氣時,把蕨菜倒入其中,這時溆浦人一改常態擯棄擂缽辣椒,而是放入一段段干辣椒,配上生姜、蒜頭合煮;起鍋入盤再敷上一層齏蔥,從廚房端上桌,一路生香,大塊朵頤,讓人覺得人生滿足不過如此。
“竟夸天下無雙艷,獨立人間第一香”。最后一道菜,便是香椿了。香椿的做法,看似溆浦人做得簡單,但奧妙之處,不全依賴主食材本身。香椿炒鴨蛋、香椿涼拌,工序與前幾種炒法差不多,但溆浦人精妙之處——移花接木。溆浦的“擂缽辣子”早已名聲在外,在做香椿兩道菜時,已經配備了上乘的干辣椒和著蒜頭、生姜一同搗碎,并在其中放入清香的茶油,待香椿快要起鍋時,趁著滾燙的熱鍋把擂缽辣子倒入鍋內,隨著一陣熱浪翻騰,混合著各種馨香洇染了食客的鼻翼,吃起來脆香外,連身上那最沒感知的味蕾也舒坦起來。這兩樣極品食材珠聯璧合,真是“金風玉露一相逢,便勝卻人間無數”。
每年的清明節,我都要回老家為逝去的親人掛青,上山下山疲憊不堪,饑腸轆轆時吃一頓家鄉春天的時令菜,全身立感輕松起來,而且讓我一路回味無窮。
有人說:生在蘇杭,葬在北邙,竊以為吃春天的時令野菜——應在溆浦。(黨辦:楊密)